三叶草锈病的危害与防治 |
当前位置: 中国苗木网 > 栽培技术 > |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7-15 10:50 |
名称:三叶草锈病 目录 1. 相关图片 2. 分布与危害 3. 症状 3. 病原 4. 发生规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药械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此菌可侵染红三叶、白三叶、绛三叶(T.incarnatum)、地三叶(T.subterraneum)、杂三叶等各种三叶草,表现较强的寄主专化性。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人们认识较早的一种病害,在我国分布也较普遍。此病在严重时,降低鲜草产量,影响种子生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据澳大利亚报道,感病品种鲜草减产15.2%-25.9%,种子减产39.5%-89.4%(巴特等,1991)。此病还会降低三叶草的固氮能力(劳顿等,1965)使三叶草营养价值降低,牧草的可消化蛋白质含量由15.05%下降为8.87%,葡萄糖含量由13.58%降至9.88%,脂肪含量由5.60%降为4.5%。另有报道,患锈病的三叶草含有毒物质,影响家畜的健康。 症状 最明显的症状是夏孢子阶段。夏孢子堆棕褐色,生于叶两面、叶柄及茎上,包被于表皮下呈疱状,或突破表皮呈粉状。生长季节后期,病部出现暗褐色粉状冬孢子堆。春季的新叶上有时可在背或叶上出现蜜黄色杯状小点,即病原菌的锈子器,能使寄主病部扭曲畸形。 999苗木网,www.999miaomu.com 病原 三叶草单胞锈菌(Uromycestrifolii)Hedw.(Lev.),异名:(U.fallens(Desm.)Kern.)。长生活史单主寄生。性子器生叶正面,黄色;锈子器生于叶两面,多生于叶背面,或叶柄上,聚生,杯状,包被黄白色;锈孢子近球形至椭圆形,浅黄色,有细瘤,大小为14-24微米×12-20微米;夏孢子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浅褐色,具细刺,大小约22-30微米×20-26微米,有2-4(7)个芽孔;冬孢子卵形、椭圆形或球形,深褐色,壁光滑或具少数分散或排列成线状的疣突,大小约为20-29微米×15-23微米,顶生芽孔覆无色乳突,柄无色,常在近孢子处断裂。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危害寄主,造成病害流行。以冬孢子在病株及病残体上越冬,有时也可以秋季冬孢子萌发产生的锈子器越冬。有些地区,此菌的生活史中没有锈子器阶段。 防治方法 1.选育抗病品种如澳洲的地三叶中拉力萨(Larisa)、特里卡拉(Trikkala)、恩菲尔德(Enfield)等品种对锈病有较高的抗性。我国贵州栽培的阿宁吞、逸生、巴东、哈米多利等红三叶品种表现出抗锈性,可作为亲本用于抗病品种的选育。 苗木网,www.999miaomu.com 2.合理利用和管理秋季刈茬适当放低,并尽量清除刈后的病残体,以减少越冬和初侵染源。 3.药剂治疗科研地可选用粉锈宁、氧化萎锈灵、三唑醇等化学药物进行防治 |
上一篇:夏季斑枯病的危害与防治 下一篇:禾草褐条斑病的危害与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