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坪草的褐斑病及防治 |
当前位置: 中国苗木网 > 栽培技术 > |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7-15 10:50 |
草坪草的褐斑病及防治感病草坪上出现形状不规则或略呈圆形(直径可达1m)的褐色枯草斑块,中央的病株较边缘病株恢复的快,致使枯草斑呈环状或蛙眼状。病斑最初通常为紫绿色,后很快褪绿成浅褐色。空气湿度很大(尤其是早晨)时,病斑会形成深灰色、紫色或黑色的边界,宽度1~5cm的“烟圈”。“烟圈”由已枯萎和新近感病的叶片组成,叶片间分布大量菌丝。这是褐斑病鉴定过程中非常有用的他特征,但随着叶片的干燥,该特征会很快消失。在修剪较低的草坪上感病草坪草呈水浸状、颜色变暗,后期褪色成浅褐色。在修剪较高的草坪上,感病草坪草的褪色及萎陷常造成大块褐色或黄色的病斑,与周围的健康草坪相比,感病草坪常呈凹陷状。草坪草褐斑病发生在叶片、叶稍和根部,病株根部和根茎部变黑褐色腐烂,肉眼可见白色菌丝。叶鞘上生褐色菱形、长条形病斑,多数病斑长0.5~1.0cm,有的长达3.5cm以上,严重时病斑可绕茎一周,初期病斑内部青灰色水浸状,边缘红褐色,后期病斑变黑褐色。严重时整个病茎基部变褐色或枯黄色,病株分蘖多枯死。叶鞘病斑上多附有红褐色不规则形菌核,易脱落。叶片上病斑菱形、椭圆形,长1.0~4.0cm,内部青灰色,呈水浸状边缘红褐色。苇状羊茅叶片上病斑多数不规则,边缘褐色。早熟禾病斑多为长圆形,由的品种初为菱形,后长圆形,与叶同宽,边缘橙黄色,内部白色或淡黄色。在潮湿条件下,叶鞘和叶片病变部位着生稀疏的褐色菌丝。发病规律该病原菌能以腐生菌丝或菌核的方式在土壤中度过不良环境,也能在寄主植物残体中以菌核或腐生菌丝、休眠菌丝的方式存活。菌核分散在枯草层或表层土壤,在寄主植物根部经常能发现。菌核抗逆能力很强,即使连续萌发数代之后也能存活多年。菌核萌发的温度范围为8℃~40℃,最适温度为28℃。当条件适合时,菌丝利用储存的营养物质,从休眠结构中萌发出来。叶片分泌物中的营养成分有助于菌丝的发育。菌丝通过气孔或伤口侵染寄主叶片。菌丝也能通过侵染垫层或裂片状的附着胞直接侵入植物体内。体内、外的菌丝能使寄主植物组织迅速衰败、褪绿。立枯丝核菌能在较宽的pH范围内生存,在草坪草适宜的酸碱范围内,其生存更是不成问题。但氢离子浓度和肥力水平能影响褐斑病的发生。当天气湿热且草坪草叶片上由自由水存在时,褐斑病发展非常迅速,小病斑能在12~24小时内愈合成大病斑。适宜发病的时间延长会导致感病植株死亡。通常,该病原菌仅危害草坪草叶部,根茎和根部仍然存活着,当发病条件消失时,草坪草能稀疏地恢复生长。种植时间较长的草坪、枯草层厚的草坪,菌源量较大,草坪发病重。低洼潮湿、排水不畅或种植密度大的发病严重。防治措施在产地检疫中,对发病的草坪,可在5月上旬至8月下旬,夜间温度达到19~21℃时,就应该对草坪草进行药剂喷洒以预防褐斑病。在白天温度高于28、夜间温度也较高且空气湿度也较大时,喷药的时间间隔期为5~7天;当发病条件非常合适或用于治理褐斑病时,喷药的间隔期可缩减到3天;当夜间温度低于18时,喷药的间隔期可延长到7~10天。使用40%菌核净、70%代森锰锌、50%扑海因等,均用1000倍液喷雾。也可在褐斑病症状开始表现时在干燥的草坪上以4.9kg/hm喷洒熟石灰,间隔24h后浇水,每3各星期喷洒一次。加强草坪管理,清除病残体,平衡使用氮、磷、钾肥,避免炎热高湿时施肥、剪草。及时清除枯草层和病残体,减少侵染源,改善通风条件,避免大水漫灌,早晨浇水比晚上浇水能更好地预防褐斑病。 999苗木网,999miaomu.com |
上一篇:如何水养旱伞草 下一篇:室内无土草坪种植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