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寒睡莲地下茎类型及栽培要点 |
当前位置: 中国苗木网 > 栽培技术 > |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07-28 11:23 |
睡莲为多年生水生植物,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睡莲原生种有50余种,通过人工杂交或自然选育的品种已近2000个。睡莲以其优美的姿态和丰富的花色被称为池塘“调色板”,也是目前水景园林中浮水观赏植物的首选材料。 依睡莲生态习性特别是对寒冷气候的适应程度,可分为耐寒睡莲和热带睡莲两大类。耐寒睡莲的地下茎虽然都属于块茎类,但形状及生长习性等却相差较大,栽培繁殖方法也各不相同。国内目前还未见到系统介绍睡莲地下茎类型的资料,文献中也只是将睡莲栽培技术笼统地归为一类介绍,这会给应用者造成误导。为了使睡莲栽培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睡莲,根据笔者的栽培实践并参照国外有关资料,将介绍耐寒睡莲地下茎的主要类型、特征及栽培要点(本文着重说明因类型不同所需的特殊技术)。 耐寒睡莲的地下茎一般可分为五大类:香睡莲型(Odorata-type rhizome)、块茎型(Tuberosa-type rhizome)、马利耶克型(Marliac-type rhizome)、墨西哥黄睡莲型(Mexicana- type rhizome)和凤梨型(Pineapple-type rhizome)。随着杂交品种的大量产生,也出现了很多中间类型,如墨西哥黄睡莲-马利耶克型(Mexicana-Marliac-type)、香睡莲-墨西哥黄睡莲型(Odorata-Mexicana-type)、马利耶克-香睡莲型(Marliac-Odorata- type)、马利耶克-块茎型(Marliac-Tberosa-type)、凤梨-块茎型(Pineapple-Tuberosa-type)等。 中国苗木网,www.999miaomu.com 香睡莲型 形态特征 该类型代表种为香睡莲(Nymphaea odorata),地下茎粗壮,肉质,结构疏松,具横向生长的特性。地下茎上的叶痕和花梗痕春天开始生长时比较密集,随着生长点的快速伸长,痕距逐渐变大,约为2cm或更大。一般说来,香睡莲型地下茎是睡蓬中生长速度最快的,其叶痕间距也是最大的。生长季节部分叶痕下部生出小芽眼(小分支),这些芽眼生长也很快,并逐渐形成新的芽眼,一年中甚至会出现4~5级芽眼。具有香睡莲型地下茎的品种往往需要较大的容器,否则,很容易形成植株拥挤而影响正常生长开花。香睡莲型块茎是最普遍的一种地下茎类型,常见品种有‘粉牡丹’(‘Pink Peony’)、‘彼得’(‘Peter Slocum’)、‘豪华’(‘Somptuosa’)、‘莹宝石’(‘Perry’s Fire Opal’)、‘美洲之星’(‘American Star’)、‘安娜’(‘Anna Epple’)、‘阿肯塞’(‘Arc-en ciel’)等。 栽培要点 由于香睡莲型地下茎具有较快的横向生长习性,且易产生较多芽眼,故大部分香睡莲型睡莲每年需要分栽。春季刚萌芽时,将整个地下茎起出,用高压水冲掉其上的泥土和污物,将老根回剪至1~2cm,用快刀将具生长点的茎段从母茎上切下,作为繁殖材料,每茎段最好长8~12cm,无生长点的老茎段可丢弃。种植时将地下茎尾部置于容器边缘,生长点朝向容器中央,茎段倾斜45°,尾部向下,生长点向上露出泥面。芽眼分栽可结合春季分栽进行,但最好于生长季进行,这样对母株生长更为有利。当新生芽眼长出几片叶和一些根系时,就可用快刀将其从母茎上分离并另行栽植。 苗木网,www.999miaomu.com 块茎型 形态特征 块茎型地下茎为细长的棒状,结构较疏松,也具横向生长的习性,但生长速度较香睡莲型略慢,叶痕和花梗痕在主茎上的排列比香睡莲型更为紧密。块茎型名称来源于其地下茎的形状及芽眼的生长方式,这类地下茎的主茎几乎被新生芽眼所覆盖,这些芽眼很饱满,以较细的一端同母茎相连,很容易同母茎分离,如当容器震动或土壤受到重压时,新生的芽眼甚至可以自行脱离。常见品种有‘红仙子’(‘Rose Arey’)、‘福禄培尔’(‘Froebelii’)、‘格劳瑞莎’(‘Gloriosa’)、‘桃子和奶油’(‘Peaches and Cream’)、‘婴儿红’(‘Perry’s Baby Red’)等。 栽培要点 由于此类睡莲生长速度较快并且芽眼密集,所以也需要每年分栽或及时清除芽眼,否则就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开花,分栽方法同香睡莲型。此类型的栽培关键在于芽眼的清除及分栽。通常情况下,生长季节定期扒开泥土进行,或结合春季分栽进行。用手直接将已产生或未产生根系和叶片的芽眼从母茎上掰下,另行种植或丢弃。分栽后的植株先进行根系生长,再产生叶片。 马利耶克型 999苗木网,www.999miaomu.com 形态特征 马利耶克型以耐寒睡莲之父Joseph Bory Latour-Marliac的名字命名。他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培育出了许多耐寒睡莲品种,为现代耐寒睡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发现了这种不像香睡莲型和块茎型睡莲的地下茎类型——马利耶克型地下茎。这种地下茎的显著特点是,尽管也具横走的生长习性,但伸长生长较慢,块茎粗壮、肉质、结构紧密,叶痕和花梗痕更为紧密地排列在地下茎上。芽眼粗壮,结构紧密,因而不易从主茎上分离。另外,‘黑龙江子午莲’(‘Pygmaea Alba’)的指型地下茎属于马利耶克型的一个特殊类型,它也具有水平生长的习性,叶痕和花梗痕十分密集地排列在地下茎上,并且从不产生芽眼。马利耶克型的常见品种有‘奥毛斯特’(‘Almost Black’)、‘诱惑’(‘Attraction’)、‘渴望者’(‘Comanche’)、‘佛罗里达’(‘Florida Sun set’)、‘白仙子’(‘Gonnere’)、‘荷兰粉’(‘Hollandia’)、‘玛珊姑娘’(‘Masaniello’)、‘日出’(‘Sunrise’)、‘得克萨斯’(‘TexaS Dawn’)等。 栽培要点 马利耶克型地下茎睡莲品种不需要每年分栽,只要地下茎长出容器或芽眼形成过多、生长拥挤时即可进行分栽。种植时将地下茎横卧泥面,生长点稍抬高,尾部靠近容器边缘,生长点朝向容器中央,向下将茎段全部或部分压入泥中,但需保证生长点外露于泥面之上,再在茎段上压一小石块或瓦片等重物,以防种植的茎段上浮到水面。芽眼分栽可结合春季母株分栽进行,要用快刀将芽眼从与母茎的连接处切下,另行种植。同样,需注意种植初期芽眼上浮问题。 999中国苗木网,999miaomu.com 墨西哥黄睡莲型 形态特征 墨西哥黄睡莲型地下茎是一种独特的地下茎类型,这种类型的地下茎有类似凤梨形状的小块茎,由主茎上产生的肉质走茎代替芽眼,在走茎的每个节问产生类似母茎的、当年可萌发生长的小块茎,在走茎的末端产生香蕉束似的休眠块茎,这种休眠茎由3~8对(或更多)营养棒组成,每对营养棒中间着生休眠芽,常可潜伏多年,在条件适宜时萌发。每一健壮植株每年可产数条乃至十几条走茎,形成数量可观的小植株,故墨西哥黄睡莲的侵占性极强,极易造成拥挤。常见种及品种有墨西哥黄睡莲(Nymphaea mexicana)、‘硫磺’(‘Sulphurea’)、‘辉煌之星’(‘Starbright’)等。 栽培要点 由于此类型地茎下茎繁殖能力极强,所以种植时要严格控制生长范围。容器种植应每年分栽,池塘种植也应适时分栽,以防止小植株过多而造成拥挤,影响生长开花。分栽一般宜于春夏季进行,以保证新植株在入冬前有足够时间长为健壮植株。分栽时需将主茎上的走茎清除干净,每个容器栽一株,最好种植于容器中央,泥土覆盖厚度以生长点刚刚露出泥面为宜。节间的小块茎也可从肉质走茎处剪下,另行种植。种植完成后,最好在泥面上覆一层砾石(避开生长点),以防止种植初期块茎漂浮到水面。对于清除掉的小块茎和香蕉束状休眠茎应及时销毁,以免在合适的条件下肆意生长蔓延。 中国苗木网,www.999miaomu.com 凤梨型 形态特征 凤梨型地下茎的生长点位于垂直生长的块茎顶端,叶柄及花梗极密集地着生于茎段,外形类似凤梨,这也正是名称的来源。凤梨型地下茎粗壮、肉质,结构紧密,垂直生长。叶柄痕及花梗痕在块茎上的排列是所有睡莲类型中最为紧密的。芽眼饱满粗壮,不易与主茎分离。尽管也有人称其为墨西哥黄睡莲型,但其不产生墨西哥黄睡莲型所特有的肉质走茎和香蕉束似的休眠茎。许多凤梨型睡莲品种本身就具有墨西哥黄睡莲的基因。常见品种有‘海尔芙拉’(‘Helvola’)、‘极光’(‘Aurora’)、‘伯瑞特斯创’(‘Berit Strawn’)、‘菊花’(‘Chrysantha’)、‘印地安那’(‘Indiana’)、‘罗宾森’(‘Robinsonii’)、‘保尔·哈立特’(‘Paul Hariot’)等。 栽培要点 由于垂直生长和产生较多芽眼的特性,当生长点高出泥面很多或侧芽变得比母株生长更为旺盛,或容器内小植株过多时,就必须切去过长的老茎重栽或分栽。主茎分栽方法同墨西哥黄睡莲型的主茎分栽方法。芽眼分栽,当新芽萌发出几片叶子并产生自己的根系时,就可用快刀从母茎上切下,另行种植,方法同主茎分栽方法。 (李淑娟) |
上一篇:情趣野趣说插花 下一篇:茶花的养护之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