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形成秕荚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
当前位置: 中国苗木网 > 栽培技术 > |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7-27 11:54 |
大豆是开花较多的作物,但其结实成荚率仅占30%~70%。一般情况下,约有一半左右的花不能结实即脱落;5%~25%的花授粉且结实,但籽粒鼓不起来,形成秕荚。大豆结实率除与品种有关外,与栽培管理有密切关系。结实成荚率是影响产量的一大重要因素,减少花荚脱落,提高授粉的花荚正常鼓粒成熟,是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措施。大豆落花落荚或形成秕荚除与高温等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有关外,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种植过密:大豆因品种和地力水平不同,其适宜密度差异很大,有些品种在高肥力条件下每亩8000株即可,有些品种在贫瘠土地上种植每亩30000株都不过。超过品种的适宜密度,群体过于郁闭,中下部的叶片由于通风透光不良,很快变黄脱落。大豆花荚主要依靠所在部位的叶片提供养分,虽然邻近的叶片能够补偿部分养分,但补偿的量有限。因此,叶片过早变黄脱落,花荚不能正常鼓粒成熟,或脱落或形成秕荚。 预防措施:了解品种的特性和地力水平,合理密植。 2、水分不足或过量:大豆是需水量较多的作物,如每亩作物一生需水,冬小麦260~400吨,玉米200~300吨,高粱200~300吨,谷子160~200吨,大豆300~400吨。多数作物每生成1克干物质,一般要消耗300~650克水,大豆每形成1克干物质需消耗600~800克水。大豆从分枝开始需水量增大,分枝至鼓粒期的需水量约占大豆一生需水量的60%~80%。大豆开花至鼓粒期是大豆的水分临届期,在此期间水分不足会造成植株生长不良,花荚脱落,此期土壤水分不应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5%~70%,最大持水量的80%最佳。结荚鼓粒期应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同样,田间滞水也会造成大豆生长不良,引起秕荚。 苗木网,999miaomu.com 预防措施:选择有排灌条件的地块种植,出现受旱症状时及时浇水。值得注意的是,浇灌时应注意天气,不要大水漫灌,浇后24小时尽量不出现大风雨。雨后田间积水,应及时排除。 3、营养缺乏: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缺乏较严重时都会影响植株生长,秕荚增多。某些营养元素稍有缺乏,虽然能够开花结实,但往往鼓不起粒,形成秕荚。例如缺钾、缺锌、缺硼等,都会大大增加秕荚比率。 解决措施:除增施含有缺乏元素的肥料外,中后期可以采用叶面喷肥解决。喷0.1%~0.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解决缺钾问题;喷0.2%的硫酸锌水溶液,解决缺锌问题;喷0.1%~0.2%的硼砂水溶液,解决缺硼问题。溶液的使用量一般每次每亩50公斤左右,间隔5~7天,连喷2~3次。 此外,病虫害也是引起秕荚增多的原因之一,注意防治病虫害也是减少秕荚有效措施。(记者 不详) 中国苗木网,www.999miaomu.com |
上一篇:空心菜的无公害种植 下一篇:蝴蝶兰分段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