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花卉病虫害综合防治 |
当前位置: 中国苗木网 > 栽培技术 > |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7-27 11:20 |
保护地栽培的大规模发展,为以观赏为目的花卉周年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其高温高湿的特殊环境条件也为病虫的大量孳生蔓延提供了场所。保护地花卉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有其各自的特点,不同于露地。花卉作为一种观赏产品,一旦感染病虫,其观赏价值部分或全部丧失,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采取单一的防治方法则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因而,保护地花卉的病虫害防治必须坚持“防重于治”的方针,发挥综合防治效能,将病虫害控制在花卉观赏价值允许的水平以下。本文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几年来的生产经验,针对保护地花卉主要的侵染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综合防治对策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保护地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保护地花卉的主要病虫害及其发生条件 1.1 主要病害及其发生条件 (1)灰霉病是保护地花卉上最常见的、为害最大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潮湿低温条件下,极易发生。症状复杂有疫病,溃疡病,球茎、鳞茎及种子等器官的腐烂病,幼苗的猝倒病等,常发生于叶尖和叶缘处,发病初期病部多为水渍状斑点,后期常长满灰色霉层,寄主范围很广,主要为害仙客来、海棠等。 (2)白粉病:多为害叶片、枝条、花器及嫩梢。发病初期,病部长出一层白粉状霉层,后期变为灰色。生长旺盛季节,高温多雨,施氮肥多、栽植密度大,光照不足或通风不良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主要为害月季、瓜叶菊等。 (3)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茎部,叶片初发病时病部多呈圆形、椭圆形红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深褐色病斑,病斑中央产生纹状小黑点,边缘呈暗绿色;茎部发病时,常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的淡褐色病斑。主要是盆花摆放过密,叶子交叉感染,以及高温闷热、通风不良而致。主要为害兰花、茉莉、万年青等观叶植物。 (4)叶斑病包括黑斑病、褐斑病、轮斑病等,是局部侵染引起,叶片局部坏死并产生各种颜色、形状的病斑或穿孔等。病斑上着生各种点粒或霉层。多在低温多雾,通风透光不良,管理粗放等条件下发生。主要为害月季、君子兰、山茶及观叶植物等。 (5)花叶病毒病,为世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及花器等。发病初期,叶片开始褪绿逐渐变褐色,病叶黄化,扭曲,主要是种球种苗带病毒引起。主要为害唐菖蒲、仙客来、香石竹等。 (6)细菌性腐烂病,多发生于多汁的组织即鳞茎、球茎、块根上,病部表现为组织解体,并流出带臭味的液汁。高温湿度大,施氮肥多的环境有利于发生与流行。主要为害仙客来、鸢尾、君子兰等。 1.2 主要虫害及其发生条件 蚜虫、白粉虱、红蜘蛛、蚧壳虫是保护地中的四大虫害。 (1)蚜虫,以成虫和若虫聚集于枝梢和嫩叶背刺吸汁液为害,受害叶片常卷缩,花蕾不易展开,其分泌的蜜露还易导致煤污病和病毒病的发生。气侯干燥、气温适宜时容易发生。主要为害百合、瓜叶菊、郁金香等。 (2)白粉虱又称小白蛾是危害花卉的重要害虫之一,以成虫或若虫聚集于寄主幼嫩叶背处刺吸汁液,受害叶片褪色、变黄、萎蔫、甚至枯死,此外,成虫和幼虫分泌的蜜露易诱发煤污病和病毒病。在温室中终年繁殖为害。主要为害杜鹃、月季、茉莉等。 (3)红蜘蛛,多在叶背摄食,破坏叶片组织,常使叶片失绿,呈斑点、斑块,或卷曲、皱缩,严重时整个叶子枯焦,似火烤。气温高,干燥条件下易发生。主要为害月季、杜鹃等。 (4)蚧壳虫,种类较多,以若虫和雌成虫在枝梢和叶背中脉处吮吸汁液为害,易引起叶片、枝条干枯。除刺吸汁液,减弱生长势外,还诱发煤污病,在温室中常年为害。主要为害含笑、海桐、榕树、山茶花等。 2 综合防治技术 2.1 培育无病虫壮苗 播种前严格对种子、种苗、种球进行检疫,及时采取药物消毒处理与温水浸泡相结合,以防种源带菌;搞好保护地的环境卫生工作,彻底清除残株败叶和杂草,减少病虫栖息源;加强育苗管理,花木种植或摆放时密度不宜过大,并及时放风、炼苗,控制幼苗徒长,提高种苗的抗逆性,发现病株随时拔出。通过上述措施可使有害生物种类减少50%左右。 2.2 栽培防治 (1)栽培营养土要在种植前曝晒处理,或用五氯硝基苯等药剂处理土壤,以防携带病菌和虫卵。同时,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即有利于提高根际周围的微生物拮抗作用,又有利于减轻枯萎病、猝倒病的发生; (2) 轮作倒茬。轮换种植不同种类的花卉,可有效减少枯萎病、炭疽病和菌核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 (3) 高畦栽培,可以采用喷灌进行灌溉,过道覆盖农作物秸秆,可降低温室相对湿度,通风透光性能提高,以减少发病的几率; (4)合理水肥管理。根据不同种类的花卉品种和习性,科学配合施肥,调节花卉的生长势,增强抗病虫的能力,促进花卉的健壮生长。浇水时间,尽量使水温与土壤温度相近为宜。春秋季节应选择在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3点以后,夏季应在早晨或傍晚,冬季应选择在中午前后,这样还可以缓解保护地中的相对湿度,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频率。 (5) 温室选择无滴膜或除雾聚氯乙烯膜覆盖,可降低室内相对湿度,透光率比普通膜提高15%~20%,保温性能提高2~3℃,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3 生态调控防治 加强环境调控,及时通风换气,改善保护地内的温湿度状况,尽可能的使花卉叶片不结露,一般温度20~25℃,空气相对湿度60%~70%,可保证无水滴。这样可以减少灰霉病和霜霉病等病害的发生。保护地应采取变温管理,因保护地的温度变化幅度比较大,加强调控,使病原菌不能顺利萌发侵入。高温闷棚,温度在28℃以上,对霜霉病、灰霉病等的产孢不利,再升高可杀死病菌,适当的高温还可激活体内的防御酶系,从而提高植株的抗性。晴天中午当棚温达35~40℃时进行闷棚2h,对霜霉病、灰霉病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4 生物防治 在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丽蚜小蜂是白粉虱的内寄生蜂,当温室中平均单株有白粉虱1~2头时,释放丽蚜小蜂,2800头/667m2,每7~10天1 次,连续2 次,防治效果可达80%~90%,也可用青霉菌防治温室白粉虱,在见到食蚜蝇、草蛉、瓢虫等天敌时,加以保护,可有效的提高生物防治的效果。 2.5物理防治 采用热处理等方法可有效防治病虫害,如唐菖蒲球茎用55℃热水浸泡30min防治镰刀菌干腐病等病害。利用银灰色反光膜可驱除蚜虫,还可以用银白锡纸反光的原理,拒栖迁飞的蚜虫,或利用蚜虫、白粉虱的趋黄性,在温室墙壁一侧或植株顶部10~20cm处设置黄板或在通风口处挂黄色粘着条进行诱杀,效果极佳。 2.6 化学防治 保护地花卉病虫害的化学防治应本着“防重于治”的原则,对靶标病虫采取定期交替喷布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一帆菌克等杀菌剂和速灭杀丁、敌敌畏、螨蚧克等杀虫剂,一般每月喷2~3次;也可在保护地中,傍晚闭棚时,使用烟雾剂熏杀,既省工、省事,分散均匀,克服了喷雾不均等缺点。在冬季温室中以防病为主,可定期用20%百菌清烟剂,按每667m2均匀点燃250g,熏蒸灭菌,可防止病害的大面积发生。对突发性病虫害应采取以下措施: 2.6.1 主要病害的防治 (1) 灰霉病、炭疽病及疫病:在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溶性粉剂600倍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粉剂1500倍液防治。 (2) 白粉病:用农抗120、25%粉绣宁2000倍液连续喷2~3次;针对白粉菌对“硫”特别敏感,每250~300m2用硫磺粉0.25kg 锯末0.5kg点燃熏蒸一夜,防治效果良好。 (3)细菌性软腐病:用农用链霉素连续喷施或浇灌3~4次,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4) 花叶病毒病:做好蚜虫、蚧壳虫等防治工作,并定期喷施病毒灵对防治病毒病有一定的效果。 (5)叶斑病: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每10天1次;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月喷1次,效果良好。 2.6.2 主要虫害的防 (1) 蚜虫:用20% 速灭杀丁 3000 倍液或用2.5%溴氯菊酯5000倍液防治,也可用22%敌敌畏烟剂0.3kg/667m2 或10%灭蚜烟剂密闭熏杀一夜,方法简便,对控制蚜虫有特效。 (2) 白粉虱:采用10%吡虫啉(蚜虱净)3000倍液防治,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5000倍液混用,乐斯本对防治白粉虱有特效。药剂应在在早晨或傍晚喷施,连续防治2~3次,既可缓解白粉虱产生抗药性,又可提高防治效果。 (3) 红蜘蛛和蚧壳虫:在人工除虫枝虫叶的基础上,用90%敌百虫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0%哒螨灵乳油3000~4000倍液,并加入少量洗衣粉以利喷布均匀,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也可用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另外,保护地内用10%虫螨净烟剂250 g/667m2熏蒸4~5小时,对白粉虱、红蜘蛛、蚧壳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3 小结 保护地花卉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保护地高温高湿特定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本着“防重于治”的方针,采取以栽培预防为基础,加强生态环境调控,积极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定期用低毒农药防治等措施,针对不同种类的病虫害适时防治的原则,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有效提高花卉的观赏价值,从而达到花卉生产的高效益。
|
上一篇:苗木|优质苗木|苗木伤口及时护理五大招 下一篇:玉米笋栽培技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