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紫罗兰,又称大花非洲苦苣苔,属苣苔科非洲紫罗兰属植物,原产于非洲,后传入我国。由于其花色鲜艳,有紫、粉红、青白和复色等各种各样的颜色,若管理得当可常年开花,是美化环境和居室的优良花卉品种。加之品种繁多(达2000种以上),而且除具有普通标准型花卉外,尚有袖珍型及半袖珍型等,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非洲紫罗兰的常规繁殖可通过插叶、分株和种子萌发等方法进行。但由于市场需求量大,常规繁殖方法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采取组织培养方法是快速繁殖非洲紫罗兰的有效途径。此外,非洲紫罗兰的组织培养不仅繁殖速度快,且效率高,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在短期内可得到大量健壮的再生植株,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现将培养方法介绍如下:
一、取材及灭菌。采用长势良好且无病虫害的优良植株叶片、叶柄及腋芽等为材料。将材料切下后,用自来水冲洗1~2小时,经滤纸吸干后,再用70%酒精浸泡30秒,然后用10%漂白粉的上清液在无菌条件下(在无菌操作箱或超净工作以上进行)灭菌15~20分钟;或用0.1%的氯化汞常规灭菌7~12分钟后,用无菌水冲洗3~4次,经无菌滤纸再次吸干后,将叶片切成0.5×0.5厘米的小块,叶柄或腋芽则切成0.3~0.5厘米长的切段,分别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或不定芽的发生。 二、培养过程。将灭菌后切好的叶片、叶柄及腋芽等分别接种在0.7%琼脂固化的MS培养基上,附加NAA0.1毫克/升、BA0.1毫克/升、葡萄糖或蔗糖3%,pH值调至5.8。置于25~30℃、光照强度1500~4000小时、每日光照14小时的培养室中培养1个月后,可见叶片、叶柄及腋芽外殖体膨大,进而形成大量的愈伤组织和芽丛,每块外殖体平均可产生30~40个不定芽。不定芽和愈伤组织经分割后可在上述培养基上反复培养繁殖。小芽长大后,将其转入MS附加NAA0.1毫克/升、BA0.1毫克/升的培养基上,小芽可进一步发育长大,并形成小苗。当小苗长高后,将其切下转入不含激素的MS基本培养基中或附加NAA0.1毫克/升的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再经1~2个月培养便可形成正常的再生植株。当试管苗高至2~3厘米、具3~5片叶片、根系发育良好时,将其转入驯化室中,在20℃左右,适当降低空气湿度的条件下培养1~2周,移栽前2天打开瓶盖,加少量水以软化琼脂。移栽后注意保温保湿,大部分试管苗可以成活,移栽土以腐殖质加蛭石为好。待其长大后即可开花结果。 中国苗木网,www.999miaomu.com (记者 佚名) 999中国苗木网,999miaom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