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九旱”的甘肃省陇西县,经过近年来的探索研究,创造性地走出一条旱作农业的道路,主要有三招:
首选,大力推进适应性种植和产业结构。该县采取了适宜自然资源配置和作物区域化的布局,选择了抗旱能力强、经济效益高、区域性明显的作物,进行了专业化种植的综合措施,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2001年,全县种植中药材面积达到1.608万公顷,种植品种达58个,主要有红(黄)芪、党参根等,在抗旱增收中显示了极大的优势。其中,首阳镇人均收入的70%来自中药材产业。为充分利用7--9月份的降水,陇西大力推广了洋芋种植。2001年,全县洋芋达到3.13万公顷,品种向多元化发展,形成了高淀粉型、加工型的两个特色基地,使洋芋的商品率逐渐提高,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极大地提高了陇西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的能力。
其次,加强无灌溉条件下提高降水利用效益的适应性旱作农业。该县采用膜侧沟播,1998--2000年,累计完成1.27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平均单产2104.5公斤,比露地增产35.4%。地膜覆盖率50%,保墒效果通过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和集流两个方面来实现。据测定,旱地膜侧小麦可使自然降水利用率由原来20%上升到60%左右,陇西县冬春季的无效降雨相当频繁,可有效缓解冬小麦和冬油菜越冬返青期旱情。一膜两用是地膜玉米收后,直接在旧膜上用穴播机精播小麦及冬油菜的一项增收节支、无污染的技术。2001年,该县在三台、永吉、和平三乡镇推广133.33公顷。测产结果表明,每公顷产量达2460公斤,较露地增产15%,并且可节约地膜及耕种、铺膜、挖玉米根茬的各种工时,每公顷可增施玉米根茬干物质70--100公斤,对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保墒蓄水能力有相当大的作用。在现有条件下,充分利用三水(天上水、地上水、地下水),窖蓄补灌技术在陇西县近两年发展迅速,全县已建有45710眼蓄水窖,可以为近1.2万公顷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进行有限的补充灌溉。一个蓄水窖存蓄约50立方米雨水,配合天然降雨,可以补灌0.13公顷的作物。在大田应用表明,种植玉米可增产18%--20%。 999苗木网,www.999miaomu.com
另外,应用高科技产品----土壤保水剂。其可以快速吸收土壤中多余水分,并缓慢释放,满足植物生长过程的需要,成为农作物干旱时的“小水库”。2001年,全县主要在洋芋种植上大面积推广了抗旱保水剂的应用,推广面积0.28万公顷。结果表明,可使出苗期提前6--7天,出苗率较对照提高10.2个百分点,使洋芋安全度过陇西的缺水季节,提高产量10%。 (记者 佚名) 999苗木网,999miaom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