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冬小麦生产如何应对冬季气候变暖 |
当前位置: 中国苗木网 > 栽培技术 > |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08-03 12:47 |
沿海地区冬小麦生产如何应对冬季气候变暖 999苗木网,www.999miaomu.com 70年代14.912.986.52.125.5615.9910.1317.95 80年代15.23.126.592.375.0316.3210.2418.35 90年代15.713.797.643.126.2416.7310.4118.84 53-90年平均14.733.016.632.085.4515.919.9617.89 91-2002年平均14.674.827.823.446.7716.6311.1518.46 2、90年代以来暖冬气候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根据江苏东台市的气象资料分析,1991年-2002年12年冬小麦播种出苗后至返青拔节期(11/中-3/中)的130天中,平均气温4.82℃,比1953-1990年的38年同期平均的3.01℃,高1.81℃。这一阶段零度以上的活动积温达626.6℃,比前38年平均多235.3℃。冬季气温升高,有效积温增加,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诸多影响: 2.1暖冬使冬小麦的单株分蘖增加,最终成穗数增多。据东台市冬小麦系统苗情考察,在1999年的明显暖冬气候条件下,冬小麦越冬前单株分蘖达1.46个,越冬期又增加1.44个,与1992年冬季气温相对正常条件下,同期播种的小麦相比,越冬前单株分蘖多0.47个,越冬期增加分蘖多0.44个。最终成穗数达34.64万,高2.78万穗。这充分表明,暖冬有利于促进小麦分蘖,增加成穗数。 2.2暖冬还会造成冬小麦生育超前,拔节提早,容易受倒春寒冻害。暖冬导致冬小麦幼穗分化提早,发育进程加快,拔节期提前的现象比较明显。据东台市系统苗情考察资料:90年代的10年,冬小麦拔节期平均由80年代的3月18日提早到3月12日,前移6天。其中1995年、1998年拔节期分别提早到3月6日和3月8日,提早了10-12天。在90年代的十年中,至越冬期结束(2月20日),主茎叶龄超过7叶的就有3年,其中发生倒春寒的有2年,分别是1995年和1998年。1995年4月1-4日,最低气温为-1.3℃,并连续出现明霜,使播期较早的冬小麦主茎幼穗冻死率达38.6%;1998年3月18-19日的寒潮袭击,平均气温从18日的14℃,下降到19日的0.1℃,19日凌晨最低气温-1.4℃,导致播期较早的冬小麦主茎穗一级冻伤率达33.3%,二级冻伤率13.8%。这表明,暖冬气候条件下,播期较早的冬小麦容易出现冻害。 苗木网,999miaomu.com 2.3暖冬容易引起冬小麦群体总量偏高,倒伏危险上升。90年代10年,3月20日平均每亩总茎蘖苗达71.8万,比80年代同期亩总苗上升了6.6万苗,比70年代同期上升11.2万苗,加之沿海地区4-5月份风雨天气相对较多,倒伏的危险明显加大。在90年代的10年中,东台市冬小麦大面积倒伏减产的年份就有3年,占30%,比80年代前增加了11.8个百分点。 3、应对策略与主要措施。 气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境。温度是影响冬小麦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实践证明,冬季气候变暖正对冬小麦生产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冬季气候变暖的实际,在冬小麦生产上制定相应的策略,采取积极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 3.1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沿海各地要根据各自气候特点和种植习惯,选用对路品种。一般黄淮之间应选用冬性品种,江淮北部地区以半冬性品种为好,南部地区以春性品种为主,长江以南应种植春性品种。尤其是江淮南部和长江以南地区4-5月份经常出现连阴雨天气,必须选用耐渍性强,赤霉病抗性好的品种。 3.2适当推迟播种时间。 在冬季变暖的气候条件下,要适当推迟冬小麦的播种时间,以防冬前拔节,遭受冻害。具体播种的时间要以壮苗越冬为目标,春性品种按越冬前(12月20日)活动积温400℃,半冬性品种450℃,冬性品种500℃的指标,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进行合理确定。一般播种期要比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确定的播种时间适当推迟7-10天,以免播种过早生育超前而发生冻害。 中国苗木网,999miaomu.com 3.3适当减少播种量。 冬季气候变暖,冬小麦播后出叶速度加快,分蘖增加。因此,在冬小麦生产上既要充分利用暖冬气温偏高的优势,增加分蘖成穗,又要保持冬小麦群体总量合理,降低倒伏危险。要适当降低播种量,控制合理群体起点。一般每亩基本苗掌握在12-15万为宜,播种量要比90年代末期减少20%左右。 3.4科学搞好应变管理。 根据近15年气候变暖趋势的分析,暖冬与倒春寒出现的机率大约5年左右一遇,措施上应以预防为主。在暖冬气候下,要针对麦苗旺长的趋势,及时采取冬季镇压、浇河泥浆、铺生和对过密苗进行抽行除苗等农业措施,确保群体总量合理;返青阶段可喷施多效唑每亩40-50克控高防倒;根据天气预报在春季寒流前采取适当窜墒窨水,提高保温增墒效果;对膘分差的麦苗适当补施平衡肥,提高植株抗寒能力;寒流过境造成冻伤以后,要因冻伤情况合理补肥促进恢复生长。一般主茎和分蘖冻伤冻死率在20%以下,亩施尿素5-7.5公斤;冻死冻伤率在30-60%,亩施尿素10-15公斤,通过及时冻伤补肥,促进分蘖成穗,减轻灾害损失。 (记者 佚名) 中国苗木网,999miaomu.com |
上一篇:杂交水稻施肥技术 下一篇:天寒地冻 瓜菜管理重保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