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为百合科芦荟属植物,现被广泛用于制药、化妆和食品,是雨花区当前重点开发的一个新型蔬菜品种。现将其品种特征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一、植物学特征 1、根 多数为须根,少数为球根。 2、茎 多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无茎或短茎,不少为灌木或攀缘植物。 3、叶 草本芦荟叶多基生,灌木和乔木芦荟的叶都为茎生。多互生,螺旋状排列,多数为莲座形叶盘。叶多浆,叶肉肥厚。有的叶背有刺或叶面有刺。叶全缘,多具有波状锯齿,少数为纤毛。 4、花 顶生、侧生,总状、伞状、圆锥状、圆柱状或头状花序,通常为无限花序。花红色、棕色、粉红色、黄色、橙红色、乳白色。 5、果实 多为蒴果,少浆果。种皮灰色或黑色,种子为不规则三棱形至扁平形。 二、品种介绍 当前主要栽培品种为库拉索,别名巴巴多斯芦荟、翠叶芦荟。无茎干或短茎干,自由蘖生。叶16—20片成丛。长60—80厘米,宽10—15厘米,较厚,向上斜伸,叶盘莲座状;叶灰绿色略带红色,表皮较厚,叶平整。我国有中华芦荟、元江芦荟等变种。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土壤 芦荟生长在透水透气性能好,有机质含量高,PH值在6.5—7.2之间为最适宜。2、光照 光照充足对芦荟植株茁壮,但在微阴条件下也能适应。3、温度 适宜生长环境温度为20—30℃,夜间最佳温度为14—17℃。难耐50—55℃,最低为10—12℃,低于10℃基本停止生长,0—5℃时,叶片衰弱,容易感病。低于0℃芦荟叶肉受冻全部萎蔫死亡。4、水分 芦荟叶肉含水量98.5%,但芦荟被水淹后很快死亡,所以水分过多,地下水位过高,对芦荟的危害极大。芦荟较强的抗旱能力,离土的芦荟能干放数月不死。5、生态环境 芦荟的生态环境(空气、水体、土壤等)不能受污染。 999苗木网,999miaomu.com 四、栽培技术 1、田块的选择 选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畅、土壤疏松、透气、肥沃的田块。 整地深翻并施有机肥,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加叶菜类复混肥100公斤。畦宽要考虑能架设大棚和覆盖遮阳网。一般畦宽单行0.5米,双行0.6 —0.8米。 2、适时定植 四季均可定植,以春、秋季为最佳。 3、水肥管理 忌中午浇水,浇水要适量,如表土下2厘米处有湿土,就可不浇水。肥料要考虑各元素间的功能协调和平衡。 4、注意防晒和防冻 芦荟怕暴晒,宜间种在果树下或套种高杆作物。如用遮阳网覆盖效果也很好。冬季应防冻,气温低于5℃时应提前覆盖,最好搭小棚双层覆盖,工作要做在冻害来临之前。外界气温低于-5℃时棚内应加温,至中午高温时大棚应放气通风。 采收 采收部位是蘖生芽、叶、花、花葶和根等。采收蘖生芽可用于繁殖,用于采收叶片的芦荟,必须是3年生以上的成株,每株要有20片以上的叶片,多数叶片要有500克重,每次可采收3—4片叶,每年可采收3—4次,采完的母株必须留有 12片以上的叶片,不可超采。收割口部位必是从基部靠基部的进鞘部位。667平方米成株每年可产鲜叶1—1.2万公斤。 5、每日食用方法和用量 可食的芦荟品种有库拉索、木立、中华等。芦荟有多种食法,以生食为主,像吃水果一样。每个成人日食用量连皮为20—60克,去皮为50—100克。幼儿去皮食用5克。身体好的最好连皮食用,体弱者和老人、幼儿宜去皮食用。生食比熟食要好。所有的芦荟及芦荟其产品,孕妇忌服。(记者 佚名) 中国苗木网,www.999miaom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