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我国普遍发生。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其他幼嫩组织,
叶片病斑初为淡黄色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后黄色至褐色,多角斑,斑间可相互连接成大斑;潮湿时叶背病斑产生白色至灰白色霜状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后期病斑干枯,提早落叶。
叶柄、新梢、卷须、穗轴病斑,初为水渍状,稍凹陷,黄色至褐色,潮湿时产生白色至灰白色霜状霉层,病重时新梢扭曲,生长停止,甚至时枯死。
幼果被害,病部褪色,变硬下陷,上生白色霜霉,很易萎缩脱落。幼果在豌豆大小时,感病后褐色软腐,后期僵化开裂早落,果实着色后停止感病。
【病原】
病原为真菌,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viticola),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单轴霉属。孢囊梗单轴分枝,分枝3~6次,分枝处近直角,顶端小梗着生孢子囊,孢子囊无色倒卵形至椭圆形,破裂后产生游动孢子.卵孢子褐色,球形,厚壁。
【发病规律】 999苗木网,999miaomu.com
病菌卵孢子在病组织或病落叶中越冬,或以菌丝在芽中越冬,可存活1-2年。次年在适宜条件下卵孢子萌发产生芽孢囊,再由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自叶背气孔侵入,进行初次侵染。经过7-12天的潜育期,在病部产生孢囊梗及孢子囊,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进行再次侵染。病害的潜育期在感病品种上只有4-13天,抗病品种则需20天。孢子囊萌发适宜温度为10℃~15℃。游动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8℃―24℃。最早在6月中旬开始发病,9-10月为病害发生高峰。果园地势低洼、架面通风不良树势衰弱,有利于病害发生。欧洲系统葡萄比美洲系统葡萄感病。
候条件对发病和流行影响很大。该病多在秋季发生,是葡萄生长后期病害,冷凉潮湿的气候有利发博?病菌卵孢子萌发温度范围13-33℃,适宜温度25℃,同时要有充足的水分或雨露。孢子囊萌发温度范围5--27℃,适宜温度10--15℃,并要有游离水存在。孢子囊形成温度13--28℃,15℃左右形成孢子囊最多,要求相对湿度95-100%。游动孢子产出温度范围12--30℃,适宜温度18--24℃,须有水滴存在。试验表明:孢子囊有雨露存在时,21℃萌发40-50%,10℃时萌发95%;孢子囊在高温干燥条件能存活4-6天,在低温下可存活14-16天;游动孢子在相对湿对70-80%时能侵入幼叶,相对湿度在80-100%时老叶才能受害。因此秋季低温、多雨易引致该病的流行。 中国苗木网,999miaomu.com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晚秋收集病叶病果,剪除病梢,并销毁或深埋。加强果园管理及时夏剪,引缚枝蔓,减少近地面枝叶,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注意除草,注意适时浇水和排水,降低地面湿度,适当增施磷钾肥,对酸性土壤施用石灰,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葡萄发芽前喷布5度(波美比重计)石硫合剂。病害初发期立即喷药,以后连喷2~3次;药剂可选用1:0.7:(200~240)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700倍液,或50%甲霜铜500倍液,或25%甲霜灵(瑞毒霉)6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倍液,或30%琥胶肥酸铜300倍液。发现病叶后喷布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25%瑞毒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乙磷铝和瑞毒霉虽然对霜霉病有特效,如长期单一连续使用会很快产生抗药性,因此应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如与代森锌、代森锰锌、灭菌丹等药剂混合使用不仅有增效作用,也可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另外,还可使用杜邦系列产品,在发病前喷布美国杜邦易保800―1200倍,7―10天间隔,共喷3―4次效果明显。发病初期喷布克露600~750倍或抑快净2000―2400倍也可收到较好的防效。为延缓抗药性可交替使用克露和抑快净。病害发生较严重时,应混合用药,以保证药效。(记者 佚名) 999苗木网,999miaom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