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水仙大褐斑病菌为害水仙的叶片和花梗。发病初期,病斑多出现在叶片尖端,暗褐色,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逐渐向下扩展,大面积枯斑占叶片的三分之一或更大。以后叶片的中部和边缘也受侵染,发展为椭圆形,仿缍形,半圆形和不规则红褐色病斑,单个病斑横径可达1厘米,长为4.5厘米,病斑全并呈细长条斑,上下端迅速黄化。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可相互连接成长条形大斑块病斑。发生于叶缘时,叶片扭曲变形,后期病部破裂。花梗上的病斑与叶片相似,常弯曲畸形生长。湿润环境在感病部位密生黑褐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严重的病株地上部叶片常提前4-6周枯死,大大降低了鳞茎的成熟度。中国水仙上的病斑明显地加厚,周围组织黄化。喇叭水仙的病斑褐色,周围不黄化。
【病原】水仙大褐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壳多孢属的水仙壳多孢菌侵染引起的。病菌的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器内,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圆筒形,直径140~180微米。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圆筒形,无色,单胞或多胞。多胞的有1~3个分隔,以3个分隔居多,分隔处有缢缩或无缢缩,含有众多的油球,大小为14.8~26.0×5.2~8.0微米。单胞的分生孢子圆形至椭圆形,大小为3.0~6.6×2.5~3.0微米。以此侵染为害。病菌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0-26摄氏度,3摄氏度以下,35摄氏度以上均不能生长。酸碱度在4-8时,发育良好。 999中国苗木网,999miaomu.com
【发病规律】水仙大褐斑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鳞茎的膜质鳞片内越冬、越夏、也可能在孤挺花和文殊兰等其他寄主上越夏。病菌由风雨、浇水滴溅传播,分生孢子从伤口或气孔侵入,侵染多发生在叶片自然披落易截留雨露部分。当气温在15摄氏度,相对湿度85%时,病斑开始扩展,气温达20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达95%时,病害迅速蔓延,因此3、4月份,气温偏高,雨水较多,排水不良,发病就严重。南方地区4-5月间雨水多,发病较重。连年连作,种植过密,施肥过多,植株嫩弱发病重。水仙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喇叭水仙、明星水仙、感病较轻,多花水仙最重。
【防治方法】
1、剪除病叶,拔除病株。收获后注意清理大田病残体,将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侵染来源。
2、重病区实行轮作。种植修筑高畦,密度适宜,通风透光,注意排水,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避免在水仙种植地附近种孤挺花、文殊兰、百子莲等植物。
3、鳞茎收获时避免产生伤口,种植前剥去种球膜质鳞片,用65%代森锌300倍液浸泡15分钟,或50%多灵菌500倍液中12小时。或将鳞茎浸入1%甲醛溶液浸泡0.5-1.0小时,或0.1%升汞溶液0.5-1.0小时,减少初次浸染。并可以50%苯来特500倍液浸渍鳞茎15-30分钟,此法防治效果可达75.8%。 中国苗木网,999miaomu.com
4、从水仙萌发时起,定期喷洒75%百菌清800倍液或或70%托布津1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1%波尔多液,在波尔多液中加入0.1%聚乙烯醋酸酯粘着剂可提高防效。药剂可以交替使用,每隔7-10天1次,连续3-4次。(记者 佚名) 中国苗木网,999miaom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