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褐斑病防治 |
当前位置: 中国苗木网 > 苗木病虫防治 > |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7-23 17:15 |
[症状] 菊花褐斑病又称菊花黑斑病、斑枯病等,是菊花上的一种常见重要病害。初起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后扩展为椭圆或不规则形病斑。深褐色至黑色,病健交界明显。后期病斑中心变为灰色,并产生小黑点。严重时病斑连接成大斑,叶片变黑枯死,大部分病叶不脱落,悬挂在茎秆上,只有顶部几张叶片脱落。 [病原与发病规律] 病原为半知菌类菊壳针孢菌(Septoria chrysanthemell Sacc.)和钝头壳针孢菌(S.obesa Syd.)。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和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温度适宜,分生孢子器于降雨后放出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发病时间从育苗到成株均可发生,病菌萌发的最宜温度为24-28℃,北京地区8-9月高温多雨天气发病严重。病害从下部叶片开始,顺序向上枯死。一般早菊品种感病严重。 [综合防治] (1)加强管理 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合理密植,清沟排水,避免连茬。 (2)选种抗病品种 要选择适于当地种植的优良和抗病品种,如秋色、玉桃、湖上月、紫桂和春舞等等。 (3)药剂防治 定期喷药保护,幼株20天左右喷1次,成株为15天左右喷1次。如喷80%敌菌丹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10%宝丽安或12%速保利1 000倍液防治。注意药剂的交换使用,以避免病菌产生抗性。 |
上一篇:樱桃树冬季休眠期病虫害防治 下一篇:早春杨树苗芽害虫的防治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