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绢病 |
当前位置: 中国苗木网 > 苗木病虫防治 > |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7-23 17:13 |
名称: 白绢病 症状: 别名:南方枯萎病或南方菌核腐烂病。分布 主要发生在我国中南部多雨高温地区。寄主 寄主范围广泛,多达500余种,主要危害翦股颖、羊茅、黑麦草、早熟禾等多种禾本科和阔叶草坪草,如南方马蹄金受害非常严重。识别特征 病株叶鞘和茎上出现不规则形或梭形病斑,茎基部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叶鞘和茎杆间有时亦有白色菌丝体和菌核。病株瘦弱、早衰,严重时皮层撕裂,露出内部机械组织,褐变枯死。最终造成苗枯、根腐、茎基腐等症状。发病草坪开始出现圆形、半圆形,直径可达20厘米的黄色枯草斑。以后村草斑边缘病株呈红褐色环带。天气高温多湿时这种环带迅速扩大,直径可达1米以上。在枯草斑边缘枯死植株上以及附近土肯枯草层上生有白色绢状菌丝体和白色至褐色菌核。 病原及发病规律: 病原:真菌。属子囊菌小菌核属的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发生特点 病害是以菌核为主要初侵染菌源,在土壤和枯草层中越冬(夏),并可在土壤和枯草层中生长蔓延。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酸碱度、通透性与病害的发生密切相关。另外,由于要求23摄氏度以上的湿度才能萌发,所以,湿度条件对病害也很重要。因此,高温(25-35摄氏度)、高湿、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等因素都有利于病害发生。15摄氏度以下低温,土壤紧实、偏碱性,通气性差均不利于病害。病菌不耐低温,轻霜即能杀死菌丝体,菌核经受短时间-20摄氏度后死亡。 防治办法: 白绢病以精细管理为基础,适时清除枯草层,提高土壤通气性,施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将土壤酸碱性提高到pH值8.0以上,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必要时可用扑海因、杀毒矾等药剂喷雾来控制病害。 类别: 病害 |
上一篇:广东湛江口岸首次从进口矿产品截获有害生物 下一篇:室内花卉虫害防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