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豹蠹蛾的防治 |
当前位置: 中国苗木网 > 苗木病虫防治 > |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7-23 17:12 |
咖啡豹蠹蛾(Zeuzera coffeae Nietner)属鳞翅目、豹蠹蛾科,别名棉茎木蠹蛾、小豹纹木蠹蛾、豹纹木蠹蛾。我国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西、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四川、河南等省。寄主植物有悬铃木、红叶李、小叶黄杨、山茶、梅花、碧桃、樱花、紫荆、石榴、榆叶梅、大丽花、荔枝、龙眼、芒果、番石榴、枣、樱桃等多种园林植物和果树。 幼虫蛀食1~3年生枝干木质部,受害枝条上的叶片凋萎、枯死,易风折。 形态识别 成虫:体长11~26 mm,翅展10~18 mm。全体灰白色。前、后翅面密布大小不等的青蓝色斑点,形如豹纹。中胸背面有3对2纵列青蓝色斑点。腹部各节背面和两侧也有青蓝色斑点。 卵:长约1.2~1.4 mm,宽0.7~0.8 mm,椭圆形,淡黄色。初产时乳白色,渐变淡黄色。 幼虫:初孵幼虫白色,渐变为红色。老熟幼虫体长36~55 mm,紫红褐色。前胸背板黑色,呈梯形块状,后缘有4行齿列。 蛹:长筒形,赤褐色,蛹长16~27 mm。第2~7腹节的背面具横行小刺列,腹末端有6对臀棘。 生活史及习性 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条木质部内越冬。 幼虫经越冬后,次年3月下旬开始在枝干内取食,颗粒状粪便排出孔外,4月上旬~5月中旬为化蛹盛期。成虫于4月中旬开始羽化,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前蛹身蠕动到蛹室顶端,羽化时将蛹壳的前半部带出由老熟幼虫化蛹前咬食的圆形羽化孔外,较长时间不会脱落。羽化后的成虫昼伏夜出,产卵于当年生新梢中下部的腋芽处,分枝叉处和树皮裂缝等处,卵多单产(或成块状),每雌产卵200~800粒。 中国苗木网,999miaomu.com 幼虫共6龄。初孵幼虫首先从枝条中上部的腋芽处蛀入,在木质部内取食,3~5 d内被害处以上枝、叶枯萎。继后幼虫钻出向下转移或转枝在枝条中、下部再蛀入为害,上行蛀食髓心,每隔一定距离向外蛀一排粪孔,将粪粒排出孔外。幼虫凡每次蛀入枝干后,将蛀入孔附近的木质部作环状咬食,但不损伤树皮形成“蛀环”,极易造成枝条风折。幼虫经多次转移或转枝为害至发育老熟后,在蛀道内吐丝连缀碎屑,堵塞两端,并向外蛀一羽化孔,吐丝织一网状膜封口,然后化蛹。 各虫态历期:咖啡豹蠹蛾完成一个世代平均需358.6 d,其中卵期10~15 d,幼虫期约300 d,预蛹期6~9 d,蛹期20~30 d,雄蛾寿命平均17.3 d,雌蛾平均寿命16.5 d。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气候。天气晴热、干旱少雨会促使咖啡豹蠹蛾为害严重。 食物。植株生长瘦弱或树冠冠幅较大或坡地林地内被害较重,纯林或嫁接树比针、阔混交林或实生树更易受咖啡豹蠹蛾的危害。 天敌。咖啡豹蠹蛾幼虫常被小茧蜂(Bracon sp.)和白僵菌寄生,寄生率约8%。在林内,啄木鸟能对该虫起较大的抑制作用,啄食率可达20%左右。 虫情调查及预测方法 苗木网,www.999miaomu.com 1.单株调查。在一株植物上,虫枝率5%以下,为害程度为轻微(+),虫枝率5%~15%,为害程度为中等(++),虫枝率15%~20%,为害程度为严重(+++),虫枝率20%以上,为害程度为极严重(++++)。 2.林地调查。在成片、成行相同植株上,虫株率10%以下、10%~30%、30%以上,其为害程度分别为轻微(+)、中等(++)、严重(+++)。 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经常及时收集风折枝,集中烧毁或及时剪除被害枝梢,消灭木质部内的幼虫或蛹。 生物防治。利用3龄以前幼虫转枝为害暴露在外的习性,可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使用每毫升含菌量120亿以上的B.t乳剂100倍液喷雾防治。 化学防治。在新鲜排粪孔处,用一次性注射器,注入80%敌敌畏乳油100倍液后,用泥封孔,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
上一篇:米兰叶片上出现灰白点如何防治 下一篇:合欢枯萎病的症状及其防治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