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山天牛防治 |
当前位置: 中国苗木网 > 苗木病虫防治 > |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7-23 16:52 |
中文名:栗山天牛 别名:山天牛、栗天牛、深山天牛、栎天牛。 学名:Massicus raddei (Biessig) 分类地位:鞘翅目天牛科。 寄主:桑、橡树、肉桂、锥栗、水曲柳、栎树、麻栎、锯栗、板栗、栓皮栎、锥栎、苹果、梨、梅、柞、水曲柳、柑桔、柳、杨、悬铃木。 分布: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山西、安徽、福建、湖南、湖北、河南、河北、陕西、江西、四川、贵州、云南、辽宁、吉林、台湾等地。在辽宁省的宽甸县、桓仁县、吉林省的集安县、辉南县等地大面积发生,且日趋加重。 为害:以幼虫钻蛀桑树树干,被害株韧皮部发黑腐烂,影响养分输送;幼虫在木质部内蛀成纵横交错的孔道,雨水进入后引起木质部变黑腐烂,导致树皮脱落,常造成桑树局部或整株干枯死亡。 形态: 成虫:体长约40~60mm,体色为黑色至黑褐色,被有黄色绒毛。头部向前倾斜,下颚顶端节未端钝圆,复眼小眼面较粗大。触角11节,第3、4节端部膨大成瘤状。雄虫触角长度约为体长的1.5倍;雌虫触角约为体长的2/3。前胸背板具横褶皱,无平滑区域,两侧弧形,前胸腹板凸片宽阔,中胸背板发音区无中央纵纹。鞘翅覆盖腹节,中缝具尖刺。 卵:长约4mm,长椭圆形,淡黄色。 苗木网,www.999miaomu.com 幼虫:1龄幼虫体长4~6mm,2龄体长8~12mm,3龄体长16~26mm,4龄体长30~40mm,5龄体长40~50mm,6龄体长60~70mm。乳白色,常具细毛,圆筒形。头部往前胸缩入,通常小而宽,头部后方浅黄褐色,前胸宽度大于其它各节,前胸背板淡褐色,有凹字形纹两个。腹部第九节比其前面各节长,呈囊状。 蛹:裸蛹,纺锤形,淡黄白色。 生活史及习性:栗山天牛在吉林3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干中越冬。成虫于6月底出现,喜啃食树皮,靠吸食树液补充营养,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取食补充营养约半月左右开始产卵,7月下旬为产卵盛期。卵期经过10天左右,8月上旬为孵化盛期。当年孵化的幼虫蜕皮1~2次,到10月上旬开始越冬,10月下旬全部进入越冬状态。越冬幼虫翌年4月上旬开始活动又蜕皮1~2次,成为壮龄幼虫,到10月上旬开始越冬。第3年壮龄幼虫于4月上旬开始活动,蜕皮2~3次,10月上旬以老熟幼虫开始越冬。第4年的5月下旬开始化蛹,6月中旬为化蛹盛期,蛹期经过1月左右。 成虫在蛹室内羽化后并不马上爬出,在出行前先咬破树皮,使其孔洞能达到身体爬出的大小为止。成虫出树一般以中午为多,早晚和阴雨天较少。成虫多喜于树上爬行,有时也飞翔,具趋光性。成虫出树后首先在树皮水分营养充足的部位,将树皮咬破,吸食汁液作为补充营养。取食补充营养后的成虫经3~4天开始交尾,交尾后的雌虫第2天开始产卵。成虫产卵时先咬破树皮,将产卵管插入树皮伤口内进行产卵或将卵产于树皮缝隙内。卵单产,即每处只产1粒,产卵后成虫分泌白色粘液,将卵粒固定包围,1头雌虫一生产卵26~48粒。 中国苗木网,www.999miaomu.com 卵期经过18~20天,8月上旬孵化。孵化后的幼虫先咬破树皮向内钻蛀、取食,9月上旬,1龄幼虫蜕皮,变为2龄幼虫,继续向树干内钻蛀、取食,10月上旬开始越冬。越冬后的2龄幼虫4月上旬树液流动开始活动、取食,并向树干内钻蛀,5月下旬,2龄幼虫开始蜕皮,变为3龄幼虫。3龄幼虫在木质部内蛀食成不规则的虫道,虫道内充满褐色木屑和虫粪。6月下旬3龄幼虫开始沿虫道爬到韧皮部为害,并排出大量木屑,4~5龄幼虫均有此习性。此时,根据排泄物可以判断出该树内有无栗山天牛幼虫。8月下旬,3龄幼虫开始蜕皮,变成4龄幼虫,到10月上旬,4龄幼虫在木质部内越冬。越冬后的4龄幼虫在4月上旬开始活动取食,5月下旬,4龄幼虫开始蜕皮,变为5龄幼虫并继续危害,8月下旬再次蜕皮,变为6龄幼虫。6龄幼虫越冬前先在虫道末端转头用木丝和白色分泌物做石灰质状蛹室,然后越冬。次年4月上旬6龄幼虫开始活动取食,补充营养后,回到蛹室,于6月中旬化蛹,7月中旬羽化为成虫。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捉:在成虫羽化期人工捕捉成虫,减少产卵量。 2.灯光诱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采用黑光灯诱杀。 3.药剂防治:对于在树干内蛀食的幼虫,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50倍液,用注射器注入防治。 |
上一篇:铃兰炭疽病防治技术 下一篇:三叶草虫害及其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