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矢尖蚧的防治 |
当前位置: 中国苗木网 > 苗木病虫防治 > |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7-23 16:35 |
柑橘矢尖蚧为柑橘常见虫害。
999苗木网,999miaomu.com 形态特征 雌成虫蚧壳黄褐色或棕褐色,边缘灰白色,长2.8-3.5毫米,宽1-1.2毫米,前端尖,后端宽,末端呈弧形,介壳中央有1条隆起的纵脊,两侧有向前斜伸的横纹,似箭形。壳点2个,淡黄色至黄褐色,附着于介壳的前端。雌成虫体长形,橙黄色,长约2.5毫米,胸部长,腹部短。触角位于前端,退化成一瘤状突起,上面各生长毛1根。 雄虫介壳狭长,长1.3-1.6毫米,粉白色,棉絮状,壳背上有3条纵隆起线。壳点1个,淡黄色,位于前端。虫体橙黄色,长约0.5毫米,翅1对,翅展约1.7毫米。 卵橙黄色,椭圆形,长约0.2毫米。若虫一龄若虫橙黄色,草鞋形,有触角1对,足3对,均较发达,体末有1对长毛。 二龄若虫为扁椭圆形,淡橙黄色或淡黄色,触角及足均消失。蛹长约0.4毫米,长形,橙黄色,末端交尾器显著地突出于体外。 发生规律 矢尖蚧在陕西和甘肃每年发生2代,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每年发生2-3代,广东、广西、福建每年发生3-4代。以雌成虫越冬为主,少数以若虫和蛹越冬。越冬雌成蚧在日均温上升到19℃以上时开始产卵于母体下,产下的卵一般在2-3小时内孵化,初孵若虫在经过1-2小时的爬行后即固定下来,刺入寄主组织为害。雌若虫多分散为害,经3龄后直接变为雌成虫;雄若虫则常聚集于叶背为害,2龄后变为预蛹,再经蛹变为成虫。在重庆,各代一龄若虫高峰期分别出现在5月上旬、7月中旬和9月下旬;在福建沙县,各代若虫盛发期分别出现在5月下旬、7月中旬和9月上旬。 999苗木网,www.999miaomu.com 矢尖蚧重要天敌有:矢尖蚧黄蚜小蜂、金黄蚜小蜂、豹纹花翅蚜小蜂、日本方头甲、整胸寡节瓢虫、红点唇瓢虫和晋草蛉等。此外,我国已发现的天敌还有湖北红点唇瓢虫、中原寡节瓢虫、四川寡节瓢虫、闪蓝红点唇瓢虫、红点唇瓢虫、圆斑弯叶瓢虫、五指山引隐势瓢虫、黑缘红瓢虫、宽绿唇瓢虫、细缘唇瓢虫、阿里山唇瓢虫、双斑唇瓢虫、黑背唇瓢虫、黑背小瓢虫、双带巨角跳小蜂、长缘毛蚜小蜂、短缘毛蚜小蜂、长缨恩蚜小蜂、镞盾蚧黄蚜小蜂、瘦柄花翅蚜小蜂(可能重寄生)、轮盾蚧长角跳小蜂、盾蚧寡节跳小蜂、日光蜂、红头菌、黑色寄生菌、细毛长须螨及蜘蛛等。 防治方法 根据果园中矢尖蚧的发生情况采用不同的防治策略:在少数橘树上新发生矢尖蚧时,应采用彻底剪除虫枝(或整株砍伐)烧毁再加喷药的根治措施;对于近来新发生而已经扩散开的橘区,应对其是否有重要的天敌存在进行调查,缺少时从外地引入;对于严重发生的柑橘园(早春越冬雌成蚧在每梢2.5头以上),在注意保护天敌的同时,可重点在春季清园和第一代一龄若虫高峰期进行药剂防治;对于早春越冬雌成蚧在每梢0.5-2.5头的一般发生园,可在第一代一龄若虫高峰期进行1次药剂防治;而对早春越冬雌成蚧在每梢0.5头以下的轻发园,则不必针对矢尖蚧进行药剂防治。防治矢尖蚧的药剂种类和浓度可参照褐圆蚧的防治方法。另外,在晴天气温较高时也可喷2.5%的红薯淀粉液(2.5千克红薯淀粉加水20千克调成糊状,然后加入80千克沸水充分搅拌,冷却后及时使用)。 |
上一篇:江苏盐城市大树打吊针防虫害 下一篇:苗木侵染性病害的防治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