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蒂蛀虫防治 |
当前位置: 中国苗木网 > 苗木病虫防治 > |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7-23 16:16 |
荔枝蒂蛀虫遍布我国各荔枝主产区,印度、泰国、南非等亦有分布。幼虫自荔枝第2次生理落果后的整个挂果期间均可危害,常引致大量落果或造成“粪果”(图1 幼虫在果蒂留下的粪便),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亦能蛀食新梢、花穗、叶片中脉(图2 受害的嫩梢)。同样为害龙眼。过去曾长期误称为可可细蛾或爻纹细蛾,应予订正。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5毫米,翅展9-11毫米,触角约为体长的1.5倍。前翅2/3基部灰黑色,端部橙黄色,在翅的中部有一组由5条相间白色线构成的“W"形纹,两翅合拢构成清晰“爻”字纹是该成虫的最明显特征(图3 成虫)。卵椭圆形、扁平,长径0.3-0.4毫米,卵壳微突并有不规则的网状花纹。老熟幼虫圆筒形,黄白色,长8-9毫米,仅具4对腹足,臀板三角形(图4 幼虫)蛹长约7毫米,初呈淡绿色,后转为黄褐色,触角长于蛹体,头顶有一个三角形突起的破茧器。蛹具薄膜状的茧(图5 叶片表面的茧)。 生活史及主要习性: 荔枝蒂蛀虫在广州附近地区每年10-11代,世代重叠,主要以幼虫在荔枝冬梢或早熟品种花穗穗轴顶部越冬。越冬代成虫3月底至4月初羽化,交尾后2-5天产卵,卵散产,具明显的趋果性和趋嫩性,卵期2-6天。幼虫孵出后自卵壳底面直接蛀入寄主内,整个取食期间均在蛀道内,虫粪也留在蛀道中,决不破孔排粪。为害荔枝果实的幼虫自第2次生理落果后(即果核从液态转为固态),开始蛀入幼果核内,引致大量落果;危害近成熟的果实时,幼虫在果蒂与果核之间食害,受害果实虽多不掉落,但在果蒂与种柄之间充满褐黑色粉末状的虫粪,俗称“粪果”,不堪食用。幼虫期8-11天,老熟幼虫脱果后主要在浓郁的叶片结薄茧化蛹,也有少数吐丝下坠在地面的落叶上结茧。蛹期约7天。成虫期8-10天。蒂蛀虫的为害与荔枝品种及果实的成熟度关系密切:早熟品种受害最早,中、迟熟种受害相对最重,果实越接近成熟期受害会越严重。 苗木网,999miaomu.com 防治方法 贯彻以农业防治控基数,化学防治护果实,平时注意保护天敌的策略。 (1)控制冬梢,压低越冬虫源基数。勤清地面枯枝落叶、落果,减少田间虫口数量。 (2)结合丰产栽培,适当修剪,使果园通风透光。 (3)开展虫情测报,适时喷药护果。荔枝挂果后,依据实地测报,在成虫羽化始盛期(即羽化率累加至20%)喷药,隔5天再喷1次,务必将害虫消灭在成虫产卵前期。对荔枝蒂蛀虫高效的药剂有25%喹硫磷乳剂或40.7%乐斯本乳剂1000倍液、10%兴棉宝乳剂1500倍液、灭幼脲1000倍液等。为结合防治荔枝蝽,第一次用18%杀虫双水剂500倍液混合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第二次用兴棉宝1500倍液喷雾,可以获得明显的护果效果。需要特别指出,在荔枝非挂果期间,田间的蒂蛀虫种群数量一般较低,故不宜喷药,应让其自然的天敌――多种寄生蜂去收拾它们。 |
上一篇:富贵竹炭疽病防治方法 下一篇:银杏病虫害防治--猝倒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