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黄杨蚜虫防治 |
当前位置: 中国苗木网 > 苗木病虫防治 > |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7-23 16:06 |
大叶黄杨蚜虫又名腻虫、蜜虫等,属同翅目蚜总科。 ⑴危害方式 大叶黄杨蚜虫是最常见的害虫之一。由于大量分泌蜜露,因此也叫蜜虫。蚜虫主要以口器刺吸植物汁液养分,成蚜、幼蚜群聚于叶片、嫩茎、顶芽、新梢上,吸取汁液,引起畸形、皱缩、卷曲、萎蔫,有的形成虫瘿,使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蚜虫的分泌物使植株生理作用受阻,容易诱发某些病害和煤污病等,蚜虫传带植物病毒已远远超过自身其取食的为害程度。 999中国苗木网,www.999miaomu.com ⑵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5~1.8毫米,宽0.6~0.9毫米。体夏季棕黄,春秋季为墨绿至蓝黑色,体背有斑纹,被有蜡粉。复眼黑色,触角6节,腹管圆筒形,基部较宽,尾片圆锥形,近中部收缩。 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2~1.9毫米,宽0.4~0.5毫米。体黄色、浅绿色或深绿色,前胸背板黑色,夏季个体腹部多为淡黄绿色,春秋多为蓝黑色,腹部两侧有3~4对黑色斑纹。触角6节,比体长。腹管黑色,圆管形,上有覆瓦状纹,尾片黑色。形状同无翅胎生雌蚜。 卵:椭圆形,长0.5~0.7毫米,宽0.2~0.4毫米。初产时黄绿色,后变为深褐或黑色,具光泽。 若蚜:无翅若蚜共4龄,末龄若蚜体长1.6毫米,宽0.9毫米。夏季多为黄白色至黄绿色,春秋季蓝灰色至绿色,复眼红色,无尾片。有翅雄若蚜也为4龄,第3龄若蚜出现翅芽,翅芽后半部为灰黄色。体被蜡粉,体两侧有短小的褐色翅芽,夏季黄褐或黄绿色,春秋季蓝灰黄色,形同无翅胎生若蚜。 ⑶发生规律 棉蚜繁殖力强,1年高达20代、世代交替,夏天4~5天就可繁殖一代,每雌蚜一生能繁殖60~70头若蚜。在华北地区一般以卵在木槿、石榴等枝条上或夏季枯草的基部越冬,翌年春3~4月份孵化为干母,在越冬植物上孤雌胎生,繁殖3~4代,4~5月间产生有翅胎生雌蚜,飞到大叶黄杨上危害,并继续孤雌生殖。晚秋10月间产生有翅迁移蚜从大叶黄杨上迁到越冬植物上,产生有性无翅雌蚜和他处飞来的雄蚜,交配后产卵,以卵越冬。 999苗木网,999miaomu.com ⑷防治方法 ①园林技术防治:铲除杂草,剪除残枝败叶,特别是有虫的叶片。 ②物理方法:黄色薄型塑料板诱杀有翅蚜。 ③生物防治:注意保护天敌,如瓢虫、草蛉等。天敌数量多时,尽量少用广谱性农药,选用适合的生物农药,如使用1.2%苦·烟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 ④发生量大时要及时喷药,可用2.5%敌杀死2500~3000倍液,6%吡虫啉3000~4000倍液等其中一种进行叶面喷雾,喷时注意安全。也可根施3%呋喃丹颗粒剂防治棉蚜。 |
上一篇:林木介壳虫要防治 下一篇:大棚花卉灰霉病的症状极其防治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