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树膏药病防治 |
当前位置: 中国苗木网 > 苗木病虫防治 > |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7-23 16:05 |
漆树膏药病分布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贵州、陕西等省。漆树(Rhus verniciJera)枝干产生膏药状物后,枝枯叶黄,影响生长。湖南安化、花垣等县幼林标准地调查,株发病率63%,重病区甚至达90%,有些植株枯死。 【症状】 漆树膏药病因不同的病原菌或不同的生长期而表现为以下症状: 灰色膏药病:发病初期在树干和小枝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菌膜,而后菌膜扩展并多个结合呈不规则形大块状,直径通常约1~5cm,颜色亦变为灰褐色或暗褐色。菌膜表面比较平滑,干后易脱落。 褐色膏药病:枝干被害处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紫褐色菌膜,长宽一般为2~10cm,而后逐渐变为栗褐色或暗褐色,表面呈天鹅绒状,周缘比较整齐,有狭窄的灰白色带。老时易龟裂。。 【病原】 病原菌为多种隔担子菌(Septobasidium spp.)现按其为害症状,分别叙述于下: 茂物隔担耳(S.bogoriense Pat.)可引起灰色膏药病。担子果平伏,革质,棕灰色至浅灰色,边缘初期近白色,质地疏松,海绵状,全厚0.6~1.2mm,表面平滑。基层是较薄的菌丝层,其上有直立的菌丝柱,粗50~110μm,高100~500μm,由褐色、粗3~3.5μm的菌丝组成。菌丝柱上部与子实层相连。近子实层表面的菌丝产生球形或亚球形原担子,直径8~10μm。从原担子顶端长出有3个隔膜的圆筒形担子,大小25~35μm×5.3~6μm。担孢子长圆形,稍弯曲,无色平滑,大小14~18μm×3~4μm。 苗木网,www.999miaomu.com 田中隔担耳[S.tanakae(Miyabe)Boed.et Steinm.]引起褐色膏药病。担子果平伏,被膜状,表面天鹅绒状,淡紫褐色、栗褐色以至暗褐色,初期圆形,后扩大直径可达10cm,周缘部通常灰白色,全厚约1mm。组成菌丝呈褐色,有隔膜,壁较厚,粗3~5μm。子实层产生于上层菌丝层,原担子无色,单胞;担子纺锤形,2~4个隔膜,大小49~65μm×8~9μm;担孢子弯曲呈镰刀形,顶端圆,下端细,无色,平滑,大小27~40μm×4~6μm。。 【发病规律】 病菌以膜质担子果在病枝干上越冬。第二年产生担孢子。担孢子借风和昆虫传播,从皮孔和伤口侵入或穿透木栓层伸入内部吸取养料,在枝干表面形成菌膜。 蚧壳虫与本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病菌利用蚧壳虫的分泌物作为养料,而蚧壳虫因有菌膜覆盖而得到保护。菌膜上的担孢子粘附于蚧壳虫体上,随虫体爬动而传播。所以,病菌与蚧壳虫形成互利关系。在林间得到共同发展。例如,湖南省安化县清塘区栽培的漆树幼林,桑盾蚧为害指数54,而膏药病发生十分严重,病株率为46%;湖南省花垣县有一漆林,桑盾蚧为害指数为68,膏药病病株率达72.1%。 本病的发生发展与立地条件、漆林生长状况有一定关系。在通风不良,阴凉潮湿的漆林发病重。所以,一般多发生在山脚山谷、密度大、树势哀弱的漆林。 999苗木网,999miaomu.com 【防治措施】 1.加强抚育管理:造林时密度要适宜。幼林期不宜间种高秆植物,以免林内过分阴湿,要使林内通风透光。 2.治虫防病:用40%乐果乳剂400~500倍液,或用50%马拉松乳剂500倍液喷洒。有的地方使用合成洗衣粉或在树干的虫体上刷黄泥浆效果也很好。 3.药剂防治:中南林学院漆树病害研究组,连续三年防治试验结果说明;分别使用抗菌剂(401)、25%多菌灵和代森铵400倍液喷洒或涂刷菌膜后,菌膜不再生长或干枯脱落。由此说明其防治效果明显。防效在74%~100%;另外有的生产单位使用石灰水或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煤焦油进行防治。 |
上一篇:君子兰白绢病防治 下一篇:甘肃和政县加强冬季林木病虫害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