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缘蝽防治 |
当前位置: 中国苗木网 > 苗木病虫防治 > |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7-23 15:59 |
山竹缘蝽,拉丁学名:Notobitus montanus Hsiao,属昆虫纲半翅目缘蝽科,我国分布于浙江、四川、云南等地,主要为害刚竹、白夹竹、寿竹、水竹等竹类,偶见取食玉米、小麦。 为害特点 若虫和成虫吸取竹类幼嫩部分的汁液,常使竹笋、嫩竹生长衰弱,严重危害时,竹笋死亡,嫩竹立枯。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0.5-22.5mm,宽5.5-6mm,黑褐色,被黄褐色细毛。触角第一节短于或等于头宽,第四节基半部红褐色或黄褐色,端半部色稍深。前胸背板中、后部色稍淡。后足腿节粗大,其顶端约2/5处有1个大刺,大刺前后各有数个小刺。腹部背面基半部红色,向端部渐呈黑色。侧接缘淡黄褐色,两端黑色。雄虫生殖节后缘中央突起狭窄,两侧突起宽阔,顶端圆形,距中央突起较近,由腹面看成窄“山”字形。 卵:浅褐色,具黄铜光泽。椭圆形,长约1.8mm,宽约1.2mm。 若虫:初孵幼虫粉红色,触角、足细长;胸小,腹大。老熟若虫体长15-18mm,体略柔软,翅芽已明显,腹部背面第3、4节间和第4、5节间具臭腺孔,椭圆形,略突起。 生活习性 山竹缘蝽1年完成1代,以成虫越冬。次年4月下旬,越冬成虫从石缝中爬出,飞到田边地旁残林的早发竹笋上集中危害,交尾以晴天10-16时最盛。雌雄成虫都可多次交尾。 中国苗木网,www.999miaomu.com 成虫交尾后飞往竹林,产卵于竹叶背面。极少产在竹秆或杂草上。卵粒与卵料呈“人”字形嵌合,组成“广”字形卵块。每块卵一般为20-30粒,也有少数卵散产。每个雌虫可产卵20-70粒。成虫补充营养和交尾产卵约经12天。雌虫产卵后2-3天爬入枯枝落叶松土中死去,也有少数还能取食危害达半月之久。成虫寿命为330-350天。卵期15-20天,孵化率高。 若虫于5月中旬出现。刚孵出的若虫粉红色,2-3小时后变成灰黑色,集中在卵壳周围,3-5天后分散取食。经30-50天,若虫发育为成虫。个别发育早的成虫,经过一段时间取食,还可交尾产卵。卵可孵出若虫,但因缺乏营养及天敌捕食,一般不能发育为成虫。 成虫白天活动,晴天飞翔能力强;夜晚、清晨、雨天活动能力弱,遇到外界刺激只能爬行,不能起飞。7月份,竹笋长成竹子,成虫陆续飞往干燥岩石上和山洞附近群集。晴天在岩石上爬行,遇到刺激,一哄起飞;傍晚,在集中地几米至几十米高的空中逆风飞翔,极为活跃。 防治方法 (1) 零星发生不防治。成虫、若虫危害时,人工震落捕杀。 (2) 成虫出蛰密度大,预计大面积发生时,可在成虫产卵期、若虫孵化期(最好若虫3龄前)喷洒1.1%烟百素乳油1000~1500倍液、27%皂素烟碱溶剂400倍液、0.26%苦参碱水剂500~1000倍液、0.88%双素碱400倍液、3%除虫菊素乳油900~1500倍液、2%烟碱乳剂900~1500倍液、0.3%印楝素乳油1000~2000倍液等。 |
上一篇:非洲菊侧多食跗线螨防治方法 下一篇:栀子花炭疽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