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衣甘蓝美洲斑潜蝇防治 |
当前位置: 中国苗木网 > 苗木病虫防治 > |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7-23 15:49 |
羽衣甘蓝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Blanchard)又名蔬菜斑潜蝇、苜蓿斑潜蝇等,属双翅目,潜蝇科。是羽衣甘蓝常见害虫之一。 羽衣甘蓝美洲斑潜蝇以幼虫蛀食上下表皮之间的叶肉组织,形成干褐区域的黄白色虫道,虫道由细渐粗,蛇形弯曲,无规则,虫粪线状,成虫产卵、取食都能造成危害。取食孔虽小,但可以使叶片水分大量蒸发,羽衣甘蓝叶片枯黄、叶绿素细胞受到破坏、光合面积减少。受害严重的植株,斑潜蝇幼虫的虫道布满整个叶片,使羽衣甘蓝失去观赏价值。 形态特征 1.成虫 体型小,长约1.3—2.3毫米,浅灰黑色。额鲜黄色,侧额上面部分色深,甚至黑色,外顶鬃着生于黑色区域,内顶鬃着生于黑黄交界处,触角第三节黄色。中胸背板黑色,背中鬃4根,3+1式,中鬃为不规则的4列。中胸侧板黄色,有一黑色区,大小有变异。足的基节和腿节鲜黄色,胫节和跗节色较深暗,前足为黄褐色,后足为黑褐色。腹部大部分为黑色,背板两侧为黄色。 2.卵 椭圆形,长径为0.2—0.3毫米,短径为0.1—0.15毫米,浅米色,略透明。 中国苗木网,999miaomu.com 3.幼虫 蛆状,初孵化近无色,渐变淡黄绿色,后期变为橙黄色,长约3毫米;后气门突呈近圆锥状突起,顶端三分叉,各具一个开口,两端的突起呈长形,共3龄。 4.蛹 椭圆形,围蛹,腹面稍扁平,长约1.7—2.3毫米,橙黄色。后气门突与幼虫相同。脱出叶外化蛹。 发生规律 广东1年可发生14~17代。世代随温度变化而变化:15℃时,约54天;20℃时约16天;30℃时约12天。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有一定飞翔能力。成虫吸取植株叶片汁液;卵产于叶肉中;初孵幼虫潜食叶肉,并形成隧道,隧道端部略膨大,老龄幼虫咬破隧道的上表皮爬出道外化蛹。成虫有一定飞翔能力,主要随寄主植物羽衣甘蓝的叶片、茎蔓、甚至鲜切花的调运而传播。 防治方法 可在保护地悬挂黄板诱杀成虫,风口安装防虫网阻止成虫进入。 药剂防治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选用1.8%阿维菌素(虫螨克)乳油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成虫较多时可用敌敌畏烟熏剂熏烟防治。 |
上一篇:怎样防治凤仙花白粉病? 下一篇:浙江温州:景山公园桃花园遭遇“白蚁劫” |